close
思考與言語霸凌 |
文字=高惠琳
今年暑假,國片的天空現出一道亮麗長虹。只是,再絢爛的光芒,還是有人覺得刺眼。「一點都不喜歡。」為什麼不喜歡?「感覺。」朋友這麼回答。 所謂的感覺,想必來自經驗囉;那麼,到底是看了不舒服?演員演得差?劇情不吸引人?還是……。「我連看都沒看啦!」滿臉不以為然的朋友一語做結。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還挺常見,不管是對人、對事或對物,總是有人會以非「經歷過」的主觀來排斥或回拒。這種來自大腦下皮質區的情緒反應,其實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只是,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有時候是不是該停下來,改用大腦皮質區來想一想「為什麼?」 當「為什麼」的引擎一發動,皮質區便正式運作,帶動神經元的各種聯結,最後再由前額葉這「大腦指揮官」統整,做出認知、判斷、決策和行動。而這,就是「思考」。思考力,就像一部字典,當版本愈新(累積的經驗或知識愈多),參考值也就愈多,做出來的決定或行為,自然也就更臻完善。 除了腦,心也是可以思考的。以講話為例,古人常說「話到嘴邊留半句」,「話到嘴邊」的過程裡,必須經由大腦思考該怎麼陳述,如何舉證、條理清晰;而「留」字裡便存在著「用心思考」的意味:人家聽得懂嗎?聽了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因此受傷?而當一個人能夠心(感性)、腦(理性)合一地使用言語,就可以讓誤會、衝突,甚至口語霸凌,降低不少。 佛家常說「一念一枝花」,意念終將落實為一項決策、一句話、一個行動;當我們能夠正視思考的力量、培養思考力,就能夠讓每一朵意念之花開得自在安詳怡人。 這一期,就讓我們在閱讀裡認識並學習思考!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