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上好戲/保母奶奶是隻貓

 


圖∕葉懿瑩
跟貓兒在街頭相遇後,成為朝夕相處的家人,十多年來陸續已有四隻。其中最年輕的約六歲,年長的兩隻也都超過十五歲(換算人類年齡已七老八十),雖然牙齒掉了,厭食,氣喘,白內障,肺部纖維化,肝膽腎也不時拉警報,但依然展現強大生命力,每天優雅、堅強地活著。

貓和嬰兒同居否

沒人幫貓說好話

由於貓平均約十五到二十歲的壽命,注定比人類短暫。我們夫妻都認為動物是來教我們學習如何面對離去的傷痛,沒想到竟先面臨放棄牠們的壓力和考驗。

事由是因為我懷了寶寶。首先是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一知道我們有養貓,出於關心幾乎一面倒地明示暗示:最好把貓送走。理由不外乎寄生蟲(弓漿蟲)容易造成懷孕初期流產;寶寶出生後,掉落的貓毛和接觸貓的口水,容易引發過敏;貓會嫉妒並抓傷寶寶,甚至同睡時可能壓到寶寶造成呼吸停止……總之幾乎沒人幫貓說好話。

我們心裡百般不願,卻也有著擔憂,畢竟不管貓或嬰兒,對我們而言同樣充滿了未知,一個血液裡潛伏大自然的野性,一個則看似全然柔弱需大人扶持,同在一個屋簷下會發生什麼事?完全難以掌握。

求助於婦產科和小兒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大都建議一歲前要與貓隔離,貓砂清潔和掃除則委由產婦外的家人代勞;相對的,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一則國外研究報導則主張,初生嬰兒愈早接觸貓,反倒因得到抗體而不易過敏(可惜描述細節過於簡化,缺乏研究過程和資料引用,無法盡信);也有許多網友分享寶寶和貓融洽相處或忍痛分別的故事和照片。但每個人懷孕育兒的過程、體質、遺傳、環境都是獨一無二,只能說他者經驗僅供參考,不能完全複製套用。

保母奶奶超盡職

不同族類也能通

更現實的問題是,四隻貓就算委託朋友照顧,必定得拆散牠們;何況兩隻老貓都還在服藥,須投入更多時間精神,加上漫長時光朝夕相處培養的默契和信任、愛的交流,又怎可能假手他人?

幾經掙扎和考慮,最後我們決定讓貓兒跟我們一起迎接小女兒,並尋找可能的平衡。除了做足防護措施,例如帶貓咪去獸醫院做弓漿蟲檢驗並剃毛,也勤於打掃。我們相信凡事都有先來後到,應是寶寶來融合、適應我們原有生活,尊重所有平等共存的生命。

仔細想想,如果連貓毛這種存在自然界的東西都無力適應,那麼日後面臨更多的人為毒素(塑化劑風波至今讓人餘悸猶存)、空氣土壤水等全面受汙染威脅的生存環境,又如何是好?

幸運的是,如今小女兒已超過九個月,沒有健康上的問題,然而過敏體質要到一歲才能篩檢,我們仍不敢掉以輕心。

貓兒們已習慣與她共處,互不滋擾(我們反而感到抱歉,因照顧寶寶分身乏術,對貓的關注無法像過去那麼周全);高齡老母貓還化身保母奶奶,打女兒出生回家後便時刻守在床邊,任寶寶拍打、抓取尾巴玩耍,都不會生氣,頂多輕咬回應,儼然比我這個母親還要盡責。

甚至,寶寶開始學習爬行時,視線高度與貓兒們相仿,在四隻好玩伴圍繞之下,平添許多歡樂。至此我們滿心感激,生命每日在眼前創造新的奇蹟,讓不同族類找到接通點,豐富彼此的生活。


 

【2011/11/26 聯合報】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