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校和家庭都在「圍牆以內」

很多父母常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方面的事就算搞定,爸媽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些什麼?」事實上,從孩子的國中階段開始,類似疑問就一直藏在父母心裡。

文=呂政達

法國電影「圍牆以內」(The Class)描述一個學期內,巴黎某中學法文課上,老師與同學對話、溝通與衝突,藉此檢驗現代教育體制的局限,就如同隔限在學校的「圍牆以內」。

這部電影日前在台灣上映,引發教育界和父母討論,觸及的面向頗廣。

然而,我發現幾位孩子正好也念國中的父母,關心的問題還是:到底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他們學到些什麼東西?他們學到的,是不是就是爸媽想要他們去學的呢?

雖然,教育界常主張,家庭也是學習的重要場地;但是,學校和家庭還是從事著基本的分工。很多父母常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方面的事就算搞定,爸媽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些什麼?」事實上,從孩子的國中階段開始,類似疑問就一直藏在父母心裡。

該怎麼和孩子談課業

我們談學科銜接很多年了,然而,國小和國中的學習仍出現跳越,超出某些父母的理解能力範圍。父母就是無法瞭解,為什麼國小時還喜歡上學的孩子,升上國中卻 變得鬱鬱寡歡,排拒上學?會不會是學業設計得太難,而不是孩子的智力問題呢?有名數學從小馬馬虎虎的爸爸,面對國二孩子的數學習題,搔搔頭說:「有點難, 我怕我講了你也聽不懂,不如你去問老師吧。」其實,是這個爸爸自己也不懂。

有份針對青少年所做的問卷發現,從國中起,大多數人就不再和父母談課業。然而,父母要不要主動和孩子談呢?進入所謂「反抗期」的國中生,對父母的詢問,可 能先天上會視為某種「不信任」和「猜疑」,最後反而影響親子關係。那麼,何不試試「圍牆以內」這部電影老師採用的方法,由學生自己來講?

電影裡,到了學期末,老師要同學自己講,學到些什麼,還要簡單講一下內容。像有位同學說他學到畢氏定理,老師要他用自己的話講一下畢氏定理,同學說是直角 三角形兩邊平方和等於斜邊平方,老師說:「差不多就是這樣。」這位同學回答:「不是差不多,本來就是這樣。」對話中,這位同學的語氣顯示出青春期孩子事事 要耍點叛逆個性的特質;重要的是,老師和同學都知道,他學會了畢氏定理。

有位女同學回答,她學到了西班牙文,老師立刻要她用西班牙文講幾句,問她:「妳喜歡西班牙文嗎?」女同學回答喜歡,她以後會繼續往這方面學習。通常,如果 主動講出學習的內容和喜歡程度,個人的學習意願都會提升,也會真正學習到東西。事實上,這堂課裡,老師的回饋看似被動卻非常具體,不管學生的回答是那種內 容,老師都會用肯定和正向的回應,讓學生覺得,自己真的有學習到東西,也能夠透過口語與他人分享。

對於學習,我們的教育和父母的觀念,常是要制訂好一套學習計畫和標準,當作測量孩子學習成就的依據。學校的作法當然很難改變,但是,在家裡面,父母無妨偶 而放下外面的標準,問孩子:「你學到些什麼?」讓孩子放心地用自己的話來講。孩子有沒有學到?學到些什麼?先別急,在那親子溝通的時刻,他就是你的孩子, 你只要輕輕地回應一句:「差不多就是這樣。」

標籤教養的啟示:乖或不乖是誰的意見?

電影裡,學期剛開始,舊老師就會跟新來的的老師講,班上哪個同學比較乖,哪個同學比較不乖,要多注意。在台灣的學校裡,這種情況一定非常普遍,新來的老師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在課堂上就會對被貼了「不乖」標籤的學生多注意。

這種「標籤化教育」的作風,往往也會引發一種傾向:如果出現同樣的行為,老師或父母眼裡,對「乖」和「不乖」標籤學生行為的動機詮釋和容忍度也不一樣。電 影裡,同樣是反嗆老師和在教室裡吵鬧,老師就較無法容忍某個「不乖」的黑人學生。他的「不乖」包括講髒話、刺青、挑釁,其他老師說:「一上課,我就叫他出 去,結果整個學期他都在外面,也許他反而喜歡這樣。」

最後,這個學生被送到紀律委員會,經過老師、家長代表投票遭到退學。電影裡,老師間曾對紀律委員會的制度有所討論,因為,「那個學期裡,有十二個學生就送 到紀律委員會,十二個人都被退學。」其實,老師也知道,那些學生的行為並非不可原諒的,然而,當事情發生時他並沒有處理,等到事情嚴重到無法由老師來處 理,送進紀律委員會後,結果往往只有一個:退學。

其實,從學期剛開始,老師給學生分「乖」和「不乖」貼上標籤後,看待學生的角度其實就已開始傾斜了。在老師眼裡,「乖」的學生什麼都好,縱使某些功課不理 想,但老師會覺得「他已盡力了」。而不乖的學生卻往往稍有舉動就逾越老師的容忍範圍,於是「不乖」的學生就會變得愈來愈「不乖」,然而,他的本性並沒有那 麼的壞。

在台灣的學校圍牆裡,我相信學生也一樣會被貼標籤,一樣會為了管教的方便,分成「乖」和「不乖」的兩個陣營,然後得到老師兩種不同的對待方式。事實上,分 類和貼標籤是管理的需要,要老師不這樣做恐怕緣木求魚,或許,只能退而求一步,就如電影裡兩位老師自己的討論所顯現的一般,當事情出現時,一定得及時、公 正處理,別讓自己的標籤心態影響到處理問題時就事論事的態度。

我們已經習慣了從老師、管理者、家長的角度來看學生的言行,然而,從學生的角度,怎樣看圍牆以內的這些老師呢?偏心、做作、偏見、無趣……,這些標籤紛紛出爐,或許,觀看「圍牆以內」最大的收穫就是,終於也讓老師們嘗到被貼標籤的滋味。

【後記】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時取名為:「我和我的小鬼們」,顯現當然也是某種屬於電影公司的偏見吧。若沒有被這個片名唬到或反而不想看電影的父母們,建議去找來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iewu 的頭像
    charliewu

    世界不停的轉動~轉啊轉啊轉 轉到頭昏昏眼花花

    charli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