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現成的照片, 只好等有機會照Q版的上來介紹!!!
五府千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府千歲,「千歲」即「王爺」之尊稱,五府千歲是台灣傳統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亦作「五王」。在台灣,王爺信仰,主要分部於西台灣與南台灣,愈往北則愈少,恐是與先民的遷徙有關。
目錄[隱藏] |
[編輯] 王爺由來與各地的王爺
王爺信仰來源,一般說法有幾種系統:瘟神系統、英靈系統、鄭成功祖孫系統等。
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王爺信仰的由來,可追朔到唐朝或更早。最早的王爺,可達三百六十多位,大部分與瘟神有關,即:王爺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瘟神系統:王爺既是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管、傳瘟疫之神,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里,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回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如:五年千歲。
英靈系統:另外,王爺信仰也有其他的來源:如受人尊敬的英靈信仰:如有些廟宇供奉的三田都千歲(唐朝儒家名將雷萬春)、謝府千歲(東晉名臣謝安)、苻王爺(前秦君主苻堅)。
鄭成功祖孫系統:指台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為避免被清政府查緝的的鄭成功、鄭經、鄭克臧祖孫信仰:如有些廟宇供奉的「朱王爺」(鄭成功被明朝賜姓「朱」),「開山王」(「山」暗指台灣)。
[編輯] 王爺信仰簡述
據1960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 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在臺閩有許多的「王爺廟」,這些廟裏的王爺照例會冠上一個姓,稱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俗說共有三百六十王爺,共一百三十二姓。假使三個王爺或五個王爺合祀在一 起,則稱為「三府王爺」、「五府千歲」等。供奉王爺的廟亦稱「 代天府」,王爺出巡則稱為「代天巡狩」。
一般王爺的造型大都非常威嚴,但多是以明朝的裝束出現,有的錦袍玉帶,有的則是頂盔貫甲。臺南南鯤鯓的代天府即是具有歷史的王爺廟,內祀朱、吳、李、池、范等五府王爺和一位將軍。
舊時王爺的「三年一醮」祭祀是非常豐富隆重,有瘟疫時亦要請王爺來鎮壓。福建並有「王船」的習俗,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後人多有直接建廟,使其留下以保護民眾。據說南鯤鯓廟的王爺,便是這樣飄來的。
而乩童降神,往往亦稱有某王爺附身,乩童所奉的神像又與廟裏的不同,祂只有一個小型的王爺頭像,下面連著一枚大鐵針,乩童作法時有時會把它從左頰穿到右頰,或是以釘槌猛擊背部。
基本上,這是一種來歷非常撲朔迷離而難以查考的神,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裏的解釋,這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的, 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於是老百姓就聰明地採用了這 種方式追祀鄭成功。
查民間對這種王爺的傳說,果然是十分「閃爍」,如;
[編輯] 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為五位王爺的統稱。在台灣,有許多種王爺的組合,最普遍的說法是指「李、池、吳、朱、范(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五位千歲,其中有名的廟宇為: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高雄縣大寮鄉之南雄代天府則是頗具規模的新興廟宇,規模不下於台南縣諸廟者。
其他,不是此五姓之王爺,如:台南西港慶安宮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是曾文溪流域重要的王爺信仰。而屏東東港東隆宮之溫府千歲之信仰,可說是東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爺信仰,上述兩者的王船祭典皆號稱為台灣最盛大。
[編輯] 參考文獻與註釋
- 《台灣的王爺與媽祖》 蔡相煇
- 《台灣民間信仰論文集》劉枝萬,聯經出版社,台北
- 《東石港先天宮宮誌》黃秀峰,東石港先天宮管理委員會,嘉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