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生活筆記】 作者:楊照

愛我所熟悉的印象中,我不曾對自己的名字有過什麼意見,沒特別喜歡過,也沒討厭過。那就是我的名字。

同樣的,唸小學、唸國中,都是住家旁邊的學校,理所當然就去唸了。報到、分班,一切聽學校擺佈,然後就再分配好的班級,分配好的座位,上學讀書,跟週遭的同學交朋友。一次都沒想過,如果不要在這個班會怎樣;更一次都沒想過,要不要轉去可能更「好」的班。

也就是,我一直沒有覺得,擁有什麼樣的名字,上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同學,應該是我能選擇的。不存在其他選項,也就沒有比較。

長 大以後寫作給自己取筆名,也不是因為不喜歡原來的名字。是因為我寫的詩和小說,裡面假設的口氣都是很大人的。不像是我當時那個年紀會有該有的經驗、感想, 掛上本來的名字,自己覺得很怪很沒有說服力。取了筆名,彷彿就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的人,是那個人在寫那些詩與小說,解決了自我尷尬的情緒,可以安心地寫 下去。

我常想,小時懵懵懂懂缺乏「選擇意識」,還真不是件壞事。沒想到要選擇,心裡自然生出接受事實的態度,於是我很容易讓自己在環境裡安定下來,也就容易喜歡上我所擁有的一切。

人的天性本能,對於陌生的東西先擺出敵意抗拒。那是演化中形成的自我防衛機制。為什麼「一見鍾情」很浪漫?因為我們很少第一眼看去就看到漂亮的人。「一見鍾情」是不自然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才自然。熟悉了我們才看到美,美與親近關係密切。跟我們親近的人,不會醜的。

我慶幸,在那個相對貧乏的年代,選擇是個奢侈品。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接受了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那本來通通都不是我們自己去選來的,然而因為不知道要覺得委屈與無可奈何,我們摸熟混透了,就自然喜歡、自然珍惜。

我沒有花什麼時間去羨慕別人,更沒花時間去設想改變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早早就把自己安定放在那唯一的情境中,把時間放在熟悉這一切、接受這一切。

妳 的環境裡,有比我成長過程多得多的選擇。小小年紀,你們同學就有人改過好幾個英文名字,也都知道將來長大了,還可以去改掉爸媽替你們取的中文名字。你們早 早就選擇過普通班或音樂班,也知道不同學校音樂班有不同的名聲。這一切,將來會給你們強烈強悍的自由意識與自主觀念,那是重要的價值。

不過,我希望追求自由、自主的過程中,妳不要失去對於週遭既有事物的接受能力,別一直遠眺看別處的風光,忘了讓自己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熟悉、平靜、休息。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