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性要求「怠惰權」?

文=施文英.攝影=黃念謹




卡夫卡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當我不能從我的辦公室裡解放出來,我就完完全全迷失了。」

如果我們從事的不是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大多數人都會像卡夫卡一樣,懷著不得不去工作的心態,在辦公室裡度秒如年,恨不得早點脫身。

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變形記》,寫出了小職員的焦慮與無助。負起全家生活重擔的上班族格里高,一天早上醒來,竟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如果工作只是為了養家活口,在職場中,我們的感覺也是會迷失、苦悶,甚至可能帶有變形的憂懼意識。

歐洲國家重視生活品質,認為工作少才有優質生活。

工作不一定能帶來喜悅,辦公時間當然愈短愈好。在法國,下班的鐘聲尚未敲響,還差一刻鐘,但大部分職工都已收拾妥當,準備離去,尤其有家庭的女性員工,更是歸心似箭。而我們亞洲的職員呢,往往會等到最後一刻才起身。如果提早準備,老闆很可能會認為你偷懶呢!

歐洲國家重視生活品質,法國人認為工作少才有優質生活。根據今年初的民意調查,法國人寧可少賺些,也不願工作太久,他們希望兼顧家庭與休閒生活;不像我們常標榜「愛拚才會贏」,拚命工作到往往無暇享受生活。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對法國人,尤其是法國女性,是十分重要的。

法國的咖啡館裡,每天總可以見到男男女女把著杯盞聊天。我常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閒散的人?其中很多是附近辦公樓、商店裡的員工,趁咖啡時間出來透透氣、 散散心。很多法國公司內部也設有咖啡間或自動咖啡機,讓職工可以就地喝咖啡,小憩一番。他們說,工作間的休憩很重要,停頓一下、喝杯咖啡,提提神、換換空 氣,可以調息身心、重振旗鼓。套句老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悠哉遊哉、從容工作,這就是法國人一貫秉持的生活哲學吧?但隨著全球化的大潮沖擊,法國人的悠閒還能堅持多久?

一般企業仍難做到男女同工同酬、機會均等。

時代變遷,女性看來似乎已爭取到所有應得的權利;但法國職場上還存在著男女不平等的情形,女性的工作能力常受到質疑;有時,女子須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獲 得男子輕易就能取得的職位;工作表現上也要力求比男士優異來贏得男同事的尊重。實際上,一般企業很難做到男女同工同酬、機會均等。除了性別歧視的因素外, 另一方面也是傳統家庭教育使然,許多女子擺脫不了自己責任是照顧家庭的觀念,本身也不求上進,很多方面都趕不上男同事,升遷機會自然較少。無論東西方的女 性,都希望能憑真才實學,在工作上發揮自己的潛能,當然也希望職場能提供兩性平等的立足點。

法國女作家柯玲.麥婭2004年寫了一本書《日安,怠惰》,譏諷法國大企業的運作系統,並教人在工作時假裝很忙才不會太累。此書一出,她所服務的法國電力 公司威脅要辭退她,但工會挺身保護,認為是妨害言論自由。這一事件轟動一時,短短七個月內賣出二十萬本書,還翻譯成二十五國語言。

柯玲在書裡提出盡量做得少的妙方,有人批評她是在公營機構工作,才會與現實脫節;如果是私人公司,人人只裝模作樣而不認真工作,公司不倒閉才怪!況且她的奢華哲學只對某些階級有效,像工人整天被監視著,又怎麼可能偷懶?

但她的書也使得許多人反思:工作是不是有意義?值不值得耗費一生在工作上?自己對工作又有什麼期待?

九○年代,隨著一切電腦化、機械化,企業辭退多聘用少,許多職工深感鬱卒,覺得自己不再是無可取代,企業並不虧欠他們什麼;這種知覺,造成極大的震撼。

法國描寫企業的小說很多,諸如《九十九法郎》、《新聞業的小士兵》……等,都搔著了企業的癢處,也道出了員工的苦悶心情。

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中心,對崇尚個人主義的法國人來說,在職場中難免會產生挫敗感,婦女員工也需要在工作裡找到興趣和利益所在,才能投身其中,在職場中找到平衡點。

已忘記當年的女權運動者,為爭取工作權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亞洲企業常鼓吹一種思想,希望員工以廠為家,把公司當作一個大家庭。員工和企業的命運如脣齒相依,息息相關;老闆更把聘用員工當成是給予機會、施加恩惠;所以職工應投桃報李,勤奮工作。

亞洲老闆還常要求工作以外的關係,要求員工投入、服從、柔順、尊重職場文化。總之,老闆永遠要求得更多。

西方社會的勞資關係,通常是一種交換,是雙向的互利,而並不只是老闆單向的給予。員工付出勞動,才能保障老闆的利潤。勞資之間,至少應保持兩頭的平衡。員工的福利,企業須列為最優先;企業如果要求太多,員工會躁鬱不安,影響工作的進行。

法國人常說追求的是個人的生活品質,而不是老闆的生活品質!
法國大選,革命共產黨的總統候選人喊出競選口號:「我們的生命,比老闆的利潤有價值﹗」

卡夫卡的小說裡,有許多關於公文停滯堵塞的流程、工人權益受損的描寫。今天的職場,已經很少有卡夫卡書中所譜寫的陰暗曲調;法國的老闆們常抱怨員工受到太 多的保護。許多商店星期日不能開門營業,因為要讓員工享有家庭生活,讓婦女職工可以在家中和子女共享天倫。假日要求她們工作,工會認為是剝奪了員工家庭團 聚的權利。

法國作家保羅.拉法格1880年寫下有名的《怠惰權》之後,很多人成為他的擁護者。巴黎的劇場演出一齣「怠惰的禮讚」,也大受歡迎。工作,有時反成了忌諱的話題。有些人擔心,法蘭西是否會被認為是懶人的國度?但它依舊是生產力最高的西方國家之一。

法國每週工時減少至三十五小時,一年有五個星期的領薪假期。法國婦女比起亞洲女性,工作條件好多了,但我還是聽到她們不停地抱怨:「工作太累,只想躺在椰子樹下看夕陽,什麼也不做……」她們追求的,只是「怠惰權」嗎?

曾經看到過一個廣告文案:「工作權是我們擁有最有價值的東西,它不值一錢,更無法用錢衡量,直到我們失去,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今天頌讚怠惰權的女性,已經完全忘記當年的女權運動者,為爭取工作權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但婦女實在累了,因為扮演太多的角色,在家庭與職場間疲於奔命,身心不勝負荷。年輕女性,夢想著職業生涯;一步入中年,又渴想著早日退休,反過來要求「怠惰權」!

現代女性最希望的是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並在其中找到自我價值。

法國法律雖然明令保護女性,規定無正當理由不得解僱員工;但追求利潤的跨國企業,還是會以經濟理由,辭退大批女工。女性教育程度愈低,職業選擇愈少,就愈 無保障。無論法律如何完善,都避免不了企業裁員、老闆剝削、勞資衝突等事件發生。「老闆有情,員工有義」的理想職場何處覓?

2004年7月的《國際通訊》雜誌上,有一篇報導,寫一位巴西老闆採用革命性的政策,在他的公司裡,員工們擁有極大的自由,可以做他們想做的工作,甚至還 可以選擇他們自己的薪資。這位老闆寫了《反潮流;世界最棒的企業經驗》一書。這應該就是我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企業吧?但這樣的企業,能不能永續經營?會不會 只是曇花一現,或淪為一種烏托邦?

今天的社會,家庭經濟由「男主外,女主內」逐漸步向雙薪家庭,而即使一家之主有能力獨自負擔家計,女性也希望外出工作,經濟獨立、發揮自己的才能。

一般法國女子,只希望工作輕鬆,能用自己所賺的錢去旅行、上館子,生活無虞。另一些女子積極參與職場,是為了參與社會,在社會裡扮演一個角色,覺得自己有 用。法國女性所從事的行業和台灣一樣,大多數是服務業。但台灣約有1/3的女性,因結婚和家庭,不得不中斷職業生涯,這在法國是較少的情況;法國的社會福 利制度為女子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現代女性最希望的,我想,應該是能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在其中找到自我價值。

職場就像一個棋盤,每一局棋都沒有一定的模式。我們生命的棋子在一格格上偶然跳躍,女性尤其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規畫出行走的方式與路線。無論輸贏,最重要的是參與這場集體遊戲,並為自己找到存在的意義。(作者為法國《華報》副總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