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跡中轉化生命功課

一開始關心怎麼吃?接著好奇農作怎麼種、豬怎麼養?進而關注土壤及環境……,一步一步去鬆開生命的結,到最後發現人應該理解自己在自然中的順位。

文=楊雅亭.攝影=黃念謹

攤開手稿,揣摩字裡行間的意義;在筆跡心理學家眼中,筆畫是通往心靈的線索,透過筆跡分析拼貼出人格的心靈地圖。

每個字都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鑽研英文筆跡分析十多年的陳麗光表示,古人說「字如其人」不是沒道理,字體與腦神經系統有著微妙的關係。書寫的動作是一連串的生理歷程,透過大腦、肩、手 臂、指關節等整體運,最後凝結成文字。換句話說,寫字其實是大腦在運作,這一切看似由手完成的寫字指令,顯露了潛意識的思維與慣性。因此筆跡的習慣性書寫 方式可以反映出個人的心思、性格特色與生命歷程,如同王羲之書法展現的壯闊氣勢,更傳達出他豁達的性格;書法之於王羲既是練字也是練心。
而筆跡研究在歐美行之多年,最早可追溯到西元99年,羅馬歷史學家從字跡分析帝王奧古斯丁(Augustus)的性格開始,至今歐洲也興起筆跡識人風潮, 據說在法國有許多企業主在面試的最後關卡進行筆跡分析,老闆唯恐面試時溫文儒雅的職員,到了職場瞬間展現出火爆浪子的性格。
陳麗光所學筆跡分析學派乃傳承Bart Baggett(巴特.巴吉特),他是近代美國筆跡分析學校的創始人。巴吉特小時候從祖父那裡學得了這門技術,中世紀時這門技術只允許修士神父學習。具備 NLP及催眠師執照的巴吉特更將筆跡分析整合成一套認識心靈的方式,由台灣整理出一本國際筆跡分析字典,列出一百零九種基本人格特質。
我們十分好奇這樣的性格測驗,若使用在非英語系國家的人們身上,精準度高嗎?陳麗光說,從筆跡分析師的觀點來看,一張英文草書手稿,彷彿是一幅畫,字母的 起始點、力道、斜度、圈度大小……,皆可反映出腦神經的思考結構;而且筆跡與人一樣,會隨著時間、情緒變化而轉變,對於不熟悉英文的人來說,從字裡行間可 以觀察出應變的能力,無形中也吐露出面對事情的態度。
「每個字都像個活生生的人,分析時,我們既要見樹(線條),也要見林(整體輪廓)。」陳麗光以作家J.K. Rowling(羅琳)的簽名簡單說明,將字比喻成人體,上方代表心智領域,意味著超我、心靈、智慧、情感、哲學等抽象思維;中間代表實際生活領域,包括 面對工作、家庭的人生態度;下方領域為物質領域,包括兩性關係,生理表現及工作執行力。「而羅琳的簽名上方領域特別大,有如一顆熱氣球,代表她擁有豐富的 想像力,在腦中創造出哈利波特般超現實的故事。她的中間領域非常小,顯然物質並非生活的重心。下方領域的英文字母y的線條,成一直線,代表著她能享受獨 處。」

心靈與線條的生命功課
於是我們更是好奇誰會進行筆跡分析呢?陳麗光笑著說,喜歡自我探索,或是想瞭解自我生命議題的人,通常保有極大的好奇心與學習力。目前筆跡心理學也運用在徵才、心理諮商等領域。
曾經有一位麵包師傅為了是否增加門市部門而煩惱,想從筆跡瞭解自己在事業經營上的盲點。陳麗光觀察到麵包師傅的筆力穿透紙背,為「耿耿於懷」的字跡(如 附),其字跡表現出此人乃重感情之人,後來瞭解麵包師傅展店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幫資深員工設想未來的生涯發展。於是她與麵包師傅進一步討論整體經營運規畫的 內容,提出問題,「假設員工離職了,籌備的夢想是否還要繼續。」「有時候善意未必能建立正確的目標。」陳麗光有感而發地說。
字跡分析與自我瞭解的運用,可以透過性格解析與行為分析幫助個案瞭解當下的狀況,釐清自我意識。所以有人好奇字跡分析是否像中國的測字,是一種算命術?陳 麗光搖搖頭說,測字與易經的淵源較深,依分析者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而英文筆跡分析則以統計歸納作為基礎認知,從筆跡字典可以找出相對應的線條來說明各種 不同的人格特質。陳麗光強調:「個性左右命運,生命態度遠比事實重要,如果能夠覺察自己的慣性,有意識調整自己的習性,不是比認命更積極嗎?」
那麼是否可以透過筆跡分析轉化性格嗎?陳麗光想起一段有趣的記憶,小時候很愛書法的她,經常臨帖練字,有一回她臨摹了陽剛的字帖,很奇妙地,經過一段時間 之後,性情也變得剛強。無形中書寫連結了神經系統通路,轉化了自己的性格。陳麗光說,「這也是為何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重視臨帖功夫,從磨墨、準備紙張、毛 筆等細節中練就心性;在沉靜中突破自我。」
陳麗光分析臨帖練習在大腦中形成新的記憶迴路,逐漸深化無意識學習,於是性格也在耳濡目染裡轉變。此外,她也建議透過有經驗的筆跡分析師指導,藉由書寫正向語言與潛意識的自我暗示,建立新的正向思考模式。

似假亦是真
說到此時,我們忍不住寫下英文筆跡,探問陳麗光困擾已久的生命議題,妙的是在統計星海裡,我們果真找到相稱的性格位置,卻也好奇在不斷探詢生命困境的目的 究竟為何?人生好像不斷掉進宿命的架構中,明知險路卻勇闖依舊。然而容格說:「從經驗至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或許有利,或許正意味著必須體驗一下邪惡 的力量,吃點苦頭,僅有這樣才能放棄偽善的態度。也或許命運、無意識或是上帝,必須給予重重的一擊,因為只有用激烈的方式才能擊中要害,把人從幼稚的行為 中拉出來。」
跳脫宿命的想像,我們釋懷了,懸而未決的困境,或許意味著目前尚未積累足以轉化的能量,時間點尚未來臨。此刻再次閱讀筆跡分析的結果,深深覺得那是一種啟 蒙心智的工具,透過闡明個性傳達部分的人生經驗,而我們在訴說困境的歷程中,無形中提高意識的層次,以洞察自我來圓滿人生。
「每個人的內心都攜帶著自己的生命程式,一個別人無法戰勝的非理性程式。」容格如此說,而那樣的非理性程式,或許也僅有透過不斷地自我探索,才可能找到適切的答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